Featured image of post 想吃阿香米线

想吃阿香米线

痛苦且迷茫。这就是大学。

写完这篇文章之后突然就绷不住了哭了出来。想起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,我走在East Campus回Swift的高架桥上,突然把自己裹在羽绒服里哭成一团,瘫坐在路边护栏下。当时已经想好哭完就转身跳下去,可哭得实在没有力气,只得一步步又挪回宿舍了。


从来没有想到过,万象汇一家快餐店倒闭居然对我的精神状态造成如此大的影响。

阿香米线是真正意义上我“从小吃到大”的一家店。它是快餐,它不太正宗,它连锁,它一点也不本地化,但这并不妨碍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吵着爷爷奶奶去佳世客吃一顿。那时候服务员会把滚着的汤底放到你面前后,再端来一整盘各种各样的小菜,让你自己来放。我一开始不敢自己放,总是担心会被烫到(也确实没少被烫到),但后来就逐渐熟练了。我会小心翼翼端起那一个个小碟子,擎到汤底上方,哗啦一下把所有东西倒进那冒着白气翻滚着的汤里,手倏得一下缩回来,躲避那小小的水花。我还记得饮料只需要+5块钱,而+15就可以得一份小菜和一份饮料。我当时会熟练到在进门前就想好今天点什么小菜、什么搭配、家里每个人喜欢什么口味。老妈喜欢番茄汤底;我喜欢原味的,却又馋那口泡在番茄汤里微微发酥的黄豆,每次都缠着老妈把番茄汤底里的黄豆捞给我吃。

奶奶去世后就很久没有去那家店了。想来奶奶在成都呆了那么久,大概也是喜欢这一口的,只是我再没有机会问清了。

初中高中的时候,城里开业了家万达,阿香米线也跟着进了城。作为没什么机会进城吃饭的乡巴佬,我第一次被初中同学拉着吃阿香米线的时候很是震撼,特别是当朋友说自己补习班下课天天吃的时候,简直都是嫉妒了。这时的阿香米线已经把所有东西装好再一股脑端上来,饮料也涨到7块钱了。可惜家中离城里实在太远,只有偶尔到城中玩耍才有机会饱饱口福——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去吃烤肉自助了。倒是高一军训那几天中午,与朋友骑自行车跑去吃了一顿。

与初中朋友,摄于2017年万达

与高中同学,摄于同年

一转眼就上了大学。虽然知道阿香米线是个连锁店,但我也没打算在昆山这个小县城找这种快餐吃。但当我大二的一天在TA楼下发现了阿香米线的外卖袋的时候,我整个人都狂喜、倍喜、劲喜、疯狂起来了吔!原来万象汇就开了一家,离TA不过3公里!我从那时便开始天天点它吃,基本上每周都得来一碗,直到疫情到来。

这时去看,阿香米线早就不单单卖米线了:米线、米饭、酸菜鱼、粉丝煲什么都有,套餐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。但是我是来者不拒啊!我通通吃了个遍!倒不是图别的,在长三角这个人人吃米饭当早餐的地段,想找口热乎吃食实在不容易。我从小就好这口热热乎乎的汤线!不甜、不咸、不辣、不油、干净卫生、有菜有肉,一口汤下肚从胃里直接暖到天灵盖!我冬天就指望着这口米线活着!

然后是疫情。然后是杜克。然后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春天,我回到昆山接着吃阿香米线。偶尔我会嫌到了的米线不够热,会再下锅煮成滚烫再吃。TA的房间当时并没有开火,我就用一个小电锅耐心熬。偶尔也会去线下吃喝,阿香米线的店面就在万象汇地下一层、食其家隔壁,暖洋洋的装修与十年前毫无瓜葛,却一样让人感到安心。在今年漫长的暑假里,骑车去万象汇、吃上一口米线或者牛丼饭,是唯一能放松我焦躁神经的方式。

摄于6月底

这个习惯就一直延续到了秋天,直到一个晚上。我下定决心那天要吃上米线,蹬上车就奔着万象汇去了。在地下转了半天,却找不到店了。难道我记错了?又走了半圈,才发现食其家的隔壁已经围上了挡板,又一家新店在筹备中了。我站在走道中间,看着那个位置,心中一点一点的跌下去。

或许未来我还有机会再吃到阿香米线。或许没过多久它就会在昆山再开一家店。但今天我又想吃米线了,点开饿了么却只能看到还没来得及撤下的商家页面。

我不知道自己在痛苦什么。可能是申请的压力,可能是突袭的寒意,可能是写不出来的论文,可能是对未来的迷茫,可能是对故人的怀念,或者对于另一种可能性的遐想。但我今天很痛苦。我只想吃一碗热腾腾的米线。

Built with Hugo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